【写在日记前】
曾记得,在自己忙前忙后的装修完房子后,自我感觉良好,并对这种普通装修的总结是“只要使用上没有觉得别扭的地方,就是好装修……”。
还记得,有一次在研究推荐哪个部门为先进集体的时候,一位领导说起来“办公室不是法院审判执行业务部门,也没什么突出成绩,看是不是优先推荐其他部门”,领导的领导说道:“办公室要什么成绩,不出事就是最大成绩!”。虽然评先评奖上,每年的“常规”奖项没得到啥,更多的是自己和同事共同在论文研究、诗歌创作方面“额外争取”的奖项。但是,最近被市法院推荐参评“全国法院办公室工作先进集体”,不管评不评的上,也算对曾经坚守在这个岗位的莫大肯定和安慰。
现在我所负责的部门和以前不同了,但我个人觉得依旧是一个“不出事就是最大成绩”的部门——法警队。最近,“大数据”给我的推荐内容,让我很压抑,这个部门在网上能找到的先进事迹感觉相对很少,但是只要是涉及负面舆情,往往就能瞬间被推到“风口浪尖”。就连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执行法官》中,让我印象很深且有些压抑的两句台词就是“是法警打的”“法警威胁我”。
可能是我代入感太强了,但是在体验一段时间的法警工作后,让我有了更多不同的认识。当有人好奇的问我:“到法警后,是不是觉得没什么事了”,我只能无奈的告诉他:“需要用到警察的地方都不会很轻松,别看有时候岁月静好。有些工作和消防、维修工一样,没有事,存在感低,才更健康。但是,总会有那么几次会让你觉得这身警服,真不是那么好穿的”。
来到法警队后,我一直在重新认识这个职业,并逐步完成从办公室到法警队的角色转换。办公室给我最宝贵的经验就是“依规办事,有理有据”,规章制度即是最大的底气,也是最好的保护。最近,对于新来的办公室同事,我有意显得有些“躁”,这样可能会让他们对工作中纠正的问题印象更深刻,不能一个事“教了又忘”“不过细的低级错误反复出现”,因为可能留给他们成长并独挡一面的时间并不多了。我倒希望,他们能拿出依据和制度来“怼我”,提醒我“这样做有问题,哪个规定上是怎么怎么说的……”来到这个部门,听到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最让人头疼的事就是这里对人数的要求更高,押解需要2人对1人,庭上1名被告人后面至少要坐1名法警,有旁听人员时旁听席同时也至少要1名法警。掐指一算,现在队里几个人就刚够开个2名被告人的庭。以前工作多时,我最多加加班、熬熬夜,挺一挺就过来了。现在这情况不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强度所能解决的。过去最值得骄傲的一点,就是“谁对我负责,我对谁负责,不让他们因为我经手或负责的事情操心、受过”。但是,现在的情况却让我真的比较担心,频繁申请调警也真的不是“长久之计”……“人要立得正,事要做的成?毛主席说:‘先当小学生!’”我在思考,同时也在观察、倾听。以下又是最近有学习和思考的几个“记忆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