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星期日,晴空万里】
刚来法警时,其他部门的人问我:“你去那里干嘛,几个人很‘犟’的,又不好管……”。队里人问我:“你来这里干嘛,用警的时候大多是麻烦事,有时候还很危险,稍一不慎就容易出事……”。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领导曾教导我:“人生需要去经历,去磨炼,只有经历才能学会处变不惊以及心平气和的看待和处理问题,不至于遇到个事就感觉天塌了。那时候,这个人才算逐渐‘成熟’了”。在司行科、办公室的15年,我并未虚度,甚至差点在这个岗位上“了此残生”。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留心观察、寻找平衡和谋定后动;让我懂得了要想负责好一件事,既要有责任和担当,又要有行动和作为。能解决问题,能带来改变,才能负的起这个责。这股“折腾劲”与生俱来,用现在的话就是“卷起来……”
在完善工作台账时,我把突发事件处置登记、工作日志等内容都记得比较细,还自己增加了“瞬间记录”。有人问我“为什么记这么细?其实有些内容也不是必须的。”我想的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清晰的记忆都会被时间冲淡。很多细节积累下来,就会由量变转为质变。![图片](/upload/image/20240725/6385752450326321267551051)
电影《天下无贼》上映已有二十年,其中的经典台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现在多少都能引起沉思。所以在推动党建工作中,我主张开辟“党员有话说”专栏,通过回忆成长历程中的酸甜苦辣,讲好纸短情长的法院故事,为紧张而略显“焦躁”的工作,提供一种难能可贵的情绪价值。在撰稿中也惊喜的发现,其实身边同事有很多很多过去不为人知的感人经历,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并未能及时和充分的分享。随着专栏工作的逐步推进,我觉得在大家重新认识他们的同时,他们也会去重新回忆和总结过去,思考现在,谋划未来。过去为了写好稿件,我有个记录本并美其名曰“灵光一现”,用来记录看到、听到、想到的好词好句,真人真事,在学习写稿初期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很多人觉得写稿很苦,但是现在回头想来,最让人知道和认同我这个人的,反而因为写稿。这门手艺就像小说中“纵横江湖”的“独门秘笈”,“悟性”和努力不够的,都难到达“上乘境界”。因为与文结缘,这也总能让我在工作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法警日记》则是我写作路上的又一次尝试,也因此得到了支队和总队领导的鼓励和支持。![图片](/upload/image/20240725/6385752450332561276766204)
言归正传。5月28日,荆州市委组织部组织市直200余名机关干部,在市法院远程旁听江陵法院一起职务犯罪案件审理。因涉及被告较多,市法院调警全力支援。我作为一个“门外汉”,就在“暗中观察”和学习,这次在带队前来的市法院法警支队综合科副科长王涛身上就学到很多。在庭前演练时,他专门问到被告人身材,并作针对性安排,这是我在书本中没有看到且平时也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演练中也对很多细节进行了梳理和规范,让我受益良多。上午庭前会议结束后,在中午羁押看管时,他主动提出让值庭法警多休息,全力以赴准备下午庭审,自己中午多守一会。他还嘱咐我道:“江陵法院法警大队其实是很优秀的,在很多次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战斗力很强,大家都有目共睹。你刚来,可能还是不太了解。队里老同志偏多,你要多向他们学习、请教,多关心和尊重他们。”他是这样说的,也在用实际行动教我怎么做。当日庭审结束后,我看见负责现场协调,还有短短几年就退休的老同志额头冒出的豆大“虚汗”,我知道对于这个年纪的他,体力确实透支了,当他微笑着说“没事”的时候,他有着属于他自己的“倔强”,这也是我觉得应该增加一栏“瞬间记录”的出发点和动机。队里评价其他人是“能武”,对于这名56岁的老同志,评价他则是“能文能武”。我以前只知道他写的一手好字,在各类书法活动中,总是“有求于他”;也听很多人说起,他做笔录的功底是现在年轻人望尘莫及的。来到队里后,队里人都说他搞执行工作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我当时就很好奇的问“你们都说牛,我也没见过,能不能举个例子,让我学习学习?”他们就说起来,他执行时能和被执行人有说有笑的把被执行人送去拘留,被执行人还跟他说谢谢。我当时的想法可能和《执行法官》中,楚云庭长一脸崇拜的看着颠覆她过去观念的齐麟法官一样,“惊呆了!”。有人说他偶尔喜欢喝点酒时,我这时候心里莫名其妙的蹦出来个词“怀才不遇”,用过去“非主流”话说就是“哥喝的不是酒,也是寂寞!”
队里还有一名54岁的老同志,他经常说:“我这辈子就‘卖’给法院了”。值庭、协助执行,他总是在一线,任劳任怨,院里的年轻法官也都喜欢“点名”请他来“保驾护航”,安全感拉满。在6月24日的时候,他还主动值庭一起民事案件到深夜12点,让人着实心疼和敬佩。
6月6日,我在监控中看见刚上庭不久的他有点显露疲态的时候,我问旁边同志说“他这是不是累了,虽然才换上去值庭,我这还没制服,估计还是要你辛苦点,早点把他换下来。”旁边的“大个子”说道:“两位老guo子(方言),年纪都大了,平时多安排点我工作没事……”。后来,我又发现他们工作中相互补位、无缝衔接,并不用过多的“交流”或找领导“扯皮拉筋”,需要支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队员就能心领神会。时间不长,我就觉得对于这个队伍,我过去还是多少存在些“偏见”,“警魂”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只是不善于表达。
有一次,在执行重大庭审时,请求巡特警到场支援。这时候就有人问我“他们的头盔,后脑那里是不是防护不够?”我想当然的理解就是,他们在,就不会让“坏人”冲到背后。为了准备全市法院篮球赛,我在陪他们练球的时候,“大个子”往我面前一站,抵住我抢篮板,我当时突然前所未有的觉得“好无助”,抬头先看的不是篮筐,而是他的后脑勺,推又推不动,绕又绕不过。但是,作为“力量型英雄”的队友,这“输出”也必然“爆棚”,能在他的背后,也是一种幸运。7月6日,全市法院篮球决赛时,“大个子”四次犯规后,对面急切希望他五犯离场时,就是对他在场上的最大肯定。
队里领导谈心时说道:“想做好警察,不是那么容易,现在这帮人,你不看他们平时怎样,但是关键时刻是真能顶上。和他们相处,你要用心去体会,有什么想不通的随时来找我!”他还说到:“想做一名优秀法警,关键时刻就要有气场,甚至是‘杀气’!”以前对于“杀气”,我只看到电视剧、小说里面看的多,但是没啥概念。第一次内心的惊讶,就是看到武警光荣榜上几名同志的眼神,身边一起去学习的同志也是发自内心的,不约而同的觉得。
有一次,他和我谈起他年轻时,一次异地执行的经历。当时上百人围住了他们,他当时感觉有可能这次他就回不来了,但是当时他作为队长,职责在身,并没有时间过多的犹豫,毅然挺身而出,字字有力的说道:“今天,这人我必须带走;就算要死,也是我先死这里,死了我就是烈士!”当时,所有人真的被这个年轻人震住了!!!![图片](/upload/image/20240725/6385752450352841307237253)
对电影《大人物》中最霸气的一句话:“我背后还有国家呢!”,我深切感受到了其中的无与伦比的力量,警察这身制服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法警日记》会是我余生的最重要的记忆之一,瞬间很多,暂未一一展现;记录未停,日后还会更新……
人这一世,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每一个有意义的瞬间都值得铭记……若碌碌无为,也必空虚寂寞、倍感煎熬,虚度年华,更只会空留一身疲倦。没有努力过,经历过,成长过,没有一些值得珍藏和引以为傲的记忆,这百年人生,又将何以为继……
——小江警官
2024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