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村里土地征收工作,其中有一个棘手的遗留问题,当时村民的房子都拆了。但关于土地的面积问题,该村三组与四组分界处一直有争议,平时种地觉得影响不大,无所谓。但是,要征地按面积发补偿款的时候,相互就寸步不让了。
我们开始就请测量人员及各组的代表一起去实地测量,想在田间把边界问题确定好,然后形成图纸,计算面积就更准确。但是实际中,到了争议地块,代表就有不同意见,一起争执就有一方代表负气走了。反复几次,结果定界工作就一直推不动,征地款也迟迟没办法发下去。
后来,因房屋的征收工作与大家接触多了,相互也比较熟悉,就与村民代表反复沟通。我们提出先搁置争议,尽快把无争议面积的征地款确定好了就发下去的方案,得到了两边村组的认同。于是,我带着各方代表一同到现场完成了测量并签字确认,对有争议的小部分地块在地图上标注出来,这部分土地款放在集体账户先不分,约定之后协商使用或分配。
到这里,问题还不算完。村民普遍对自家土地面积是否准确也比较担心,我就承诺有疑问就来找我,我通过CAD地图来帮忙核对。因为看不懂图,大家推选了一个退伍的老炮兵一同来核对。经反复核对解答,最后退伍老战士说:“你讲的很仔细,这个面积大体上也都对得上,但是我就是想知道我们这块‘杀鱼嘴’的池塘有多大?你要按我们说的地名来标注面积,这样我们老百姓心里就对得上了。”于是,我只能再次请测量人员把他们村里这些“标志性区域”走了一遍,在地图专门做好标记,做了一份老百姓看的懂得地图,也是用这种有些笨的办法,真正消除了大家的疑虑。
![图片](/upload/image/20240510/638509352171403436449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