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党员有话说】困难没有了,机会也就没有了,我想不枉学法这一场

来源: 江陵县人民法院 时间: 2024-06-04 16:11 点击量: 11617

图片


小时候,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自由,总被大人管着,盼望着有一天自己能说了算。

长大了,感觉不能展现自己的抱负,总被学习压着,盼望着有一天工作了大展拳脚。

工作了,感觉没有以往简单的快乐,总被琐事环绕,回想儿时的天真无邪,学生时的奋发向上,总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

很多时候,希望有人指点,希望有人在迷茫的时候给出中肯的建议。回想起来,感觉又像被时光的回旋镖击中了后脑勺。

图片

▲程号同志在立案庭服务窗口办理网上立案业务

图片

我选择了江陵,法院选择了我

图片



初来乍到,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鲜而有趣的同事。可能是法院工作的职业思维,新来的都会被“查户口”。那时候,有人问我,你老家是黄冈那边的,怎么想到要考江陵?简单陈述缘由后,众人羡慕之余,一致认为我应该是“全都为了爱情”。透过那一双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仿佛对“清澈的愚蠢”有了更具体的了解,都是新来的大学生,每一个“瓜”都是辛苦工作之后的“解压神器”。

“李白一曲下江陵,唱响千年天下知。”大学毕业以前,我几乎从来没来过江陵,报名只是想着离恋人老家尽量近一点,想着既然是李太白代言,也就没有更多犹豫。后来,结束爱情长跑,步入婚姻殿堂。但只能公安江陵两地来回奔波,时间长了,带来的不仅是身心的疲惫,作为家里的男丁,在她有困难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出现,也难免会造成一些隔阂和误解。有段时间,长期加班,她开玩笑说是“丧偶式婚姻”。去年,有了小孩,有经验的“过来人”告诉我:这时候,一定要“悠着点”。因为双方父母都没时间,只能在江陵租房,把老婆孩子都接了过来。一是节省开支买奶粉尿布,二是能“小心的伺候着”,免得“产前抑郁”“产中抑郁”“产后更抑郁”。“顺便”单位有什么急事,处理了能马上闪现在她们母子俩面前。“日夜颠倒”“有口难辩”“对牛弹琴”的带娃生活,经常让我想不明白,当年我是怎么长大的……

产假结束后,因为她要回去继续工作。短暂的相聚后,又是每天江南、江北的才能见她们一面,“点点”(儿子小名)的成长仿佛就成了片段,不是连续的。也终于懂了,同事说的,“很多时候,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图片

我选择了做好诉讼服务,

立案庭选择了我

图片



2019年到现在,已是第五个年头,全院一年3000多个案子,形形色色的当事人见了可能不下5万,身边同事很多都去到了新的岗位,而我一直在最边上的窗口,不同的是电脑里多了数字法院、有信必复、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网上交退费、音视频在线调解、一站式诉讼服务质效平台等等。只有头顶的监控一直在提醒我“微笑服务”。

刚开始,我从书本上看到的立案庭就是接收和审查起诉材料这件事。上班头一天,“这个(niē gé)” “那个(luō guó)”“图轻省”“一炮块”……搞的我“脑瓜子嗡嗡的”。好不容易通过了“汉语听力训练”,我就开始跟当事人解释合同的相对性,解释了半天,对方即使“一脸懵逼”,也不忍心打断我这个一脸“认真+无辜”的“新兵蛋子”。这让实在看不下去的老同志过来演示“举个栗子”。原来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可以这样解释,那一瞬间我就知道了,要做好这个工作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校园学习和社会实践往往有着很大的不同。每天面对几十人的咨询、起诉、信访、投诉等,我经常感到本领恐慌,“答复错了怎么办”“这个法律适用到底对不对”“当事人问的这个,以前也没学过啊”……

所幸的是,身边的人和事都是榜样。通过观察学习,我开始慢慢适应窗口的接待工作。记得有一次,一拿电话听筒“你叫什么名字?”“你是不是法院正式员工?”“我再问一遍,你叫什么名字?”“你用心在做事没……” 我还没从他气愤至极的灵魂拷问中回过神来,他就气呼呼挂断了电话,但是我也觉得有点委屈。后来同事安慰我说,不要紧,只要答复有理有据,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当事人都可以做到不卑不亢,问心无愧自能坦然面对。通过学习和历练,基本我都能有条不紊的应对。现在我有信心说“我是江陵法院程号,您有什么事,请讲……”


图片

▲程号同志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

图片

我学会了更多的理解当事人,

当事人也更理解我

图片



四年前,一个当事人在窗口告诉我“他给老板做工做了很久,结果工资一拖再拖,他快要活不下去了”,这个人五十多岁,和我父亲一样的年纪。饱经风霜的脸上,全是岁月刻下的深深皱纹,满是老茧的双手颤颤巍巍递过来的起诉材料,我是站起来用双手接的。也是这一刻,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官司一生一次,影响一生一世”。

认真翻阅资料后,发现原告、被告都不是江陵的,而且合同履行也不在江陵,我就按照规定告诉他这里没有管辖权,让他到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他听完后情绪立马变得激动起来,激动的说道“怎么到处都在推脱,农民工要个工资就这么难吗?我去过很多部门,推来推去被推到了这里,我在网上找人准备材料花了三四千,也去过了你说的被告住所地法院,他们又说可以到这里起诉,现在到你们又在推,我这钱不是我应得的么,我想要回来怎么就这么难?……”

在静静的等他宣泄完后,我耐心的了解事情的始末。原来他是一名木工,哪里有事情搞就在哪里,工作地点不固定,前两年在外地跟别人做工之后,对方一直没给钱,现在由于家人生病急需用钱,就想通过起诉的方式要回劳动报酬。他去过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被告知案件太多,建议他到原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正好他这段时间回来照顾家人,就想到来立案起诉。紧接着,我就耐心的向他解释,原告经常居所地指的是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地址或者户籍地,因为你没有在江陵居住满一年以上而且也不是江陵人,这边确实没有管辖权。并告知他为了后期便于执行,最好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我看的出来他当时听懂了,也看的出来他变得更沮丧了。他无奈的问道“我大老远的跑来跑去,我回去别人还是不给办怎么办?”这让我想到了刚上线的跨域立案服务,可以通过两地法院之间协作办理立案手续,经过联系沟通,很快就办好了立案手续,在手机上收到受理通知书后的刘某一直跟我们道谢和道歉。再看到这些让我学的各种新系统后,感觉也不是那么抵触了,因为这真的能解决问题。后来,我还专门参加拍摄“‘云上’立案”宣传教学视频,希望能帮到和方便更多的人。“如我在诉”,需要法院人更多的付出。


图片

程号同志跟随法官走访调查保险事故案发现场

图片

程号同志利用数字法院系统组织当事人调解


“什么时候困难没有了,机会也就没有了,如果一个人的心小,那么你这辈子都做不大,你只有心变大了之后,才能扛的了压力,承受的了委屈,先苦才能回甘”。从“清高孤傲”的象牙塔,到社会上摸爬滚打。特别是在法院,看到了比外面更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虽然现在案子比以前多了很多,但是我想和同事们一起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因为我既是学法人更是一名党员,我想用努力和行动兑现初心,也算不枉学法这一场。